近日,在磨店社区第三届“磨店+”创投大赛中,现代服装学院“萤火虫”志愿服务队申报的“萤火青衿——非遗传承社区行”项目脱颖而出,成为本年度重点扶持的10个公益项目之一。该项目依托学院专业资源,创新“专业赋能+社区活化”模式,打造出非遗文化传承的校地合作新范式。
专业团队赋能 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
“萤火青衿”项目由学院资深教师、非遗传承人及技能大师组成核心宣讲团,整合服装设计、纺织工艺等专业师资力量,形成“学术理论+技艺实践”双支撑体系。项目特别吸纳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志愿者,通过“教师指导—传承人带教—学生实践”的“传帮带”模式,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的传承梯队。在课程设计上,项目创新推出“文化解码+手作实践”双线教学:理论课堂以历史故事解析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,如马面裙裙襕纹样的吉祥寓意;实践工坊则指导居民亲手制作文创饰品,让抽象文化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。
精准对接需求 构建社区传承新场景
作为一支深耕非遗传播的志愿团队,“萤火虫”服务队此前已开展非遗进校园、非遗课堂等活动20余场,服务超1500人次。此次入驻磨店社区,团队通过调研精准锚定需求,实施两大升级举措:在社区设立“非遗文化角”,陈列师生原创非遗作品供居民参观;策划优秀手工作品展销活动,将居民创作的非遗衍生品纳入学院文创体系,探索“手艺帮扶”增收路径。项目以可感知、可参与、可创造的形式,激发大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。
深耕社区土壤 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
目前,“萤火青衿”项目已纳入磨店社区常态化文化服务清单。未来,团队计划进一步拓展非遗技艺种类,引入苏绣、云肩等澳门银河游戏传统工艺,并探索“非遗+文创”融合路径,推动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,开发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的衍生产品。同时,团队将依托社区阵地,持续开展“非遗文化月”“传统服饰秀”等主题活动,让传统文化在基层扎根生长,为社区文化振兴提供可复制的“高校实践样本”。
从专业课堂到社区工坊,从技艺传承到文化共鸣,“萤火青衿”项目以“微光成炬”的志愿精神,搭建起高校与社区、传统与现代的桥梁。随着项目深入实施,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以创新姿态参与非遗保护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社区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(文/姜玮 姚彩霞 图/李天姿)
预审/洪啸锋 终审/潘瑞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