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徽州古韵 育文旅匠心 ——2024级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两日沉浸式专业实践活动

发布者:文化与旅游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4-23浏览次数:10

为深化产教融合、赋能文旅人才培养,2024旅游管理专业100名学生于4月21日至22日在专业教师周三和赵英子的带领下赴皖南宏村、屯溪老街、西溪南、徽州古城四大文化地标,开展为期两天的“行走课堂”专业实践。活动以“校内夯基+校外实战”为主线,通过文化调研、实景教学、项目共创等多元形式,推动课堂知识向产业一线转化,助力乡村振兴与文旅创新。

实践前,专业教师通过理论筑基,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学生围绕皖南旅游资源特色,分组完成“皖南旅游线路设计”“徽文化主题讲解”等任务。同时,分析大黄山建设和皖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,帮助学生构建“文化+生态+产业”的综合认知框架,为实地调研奠定基础。

  

实践首日,两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,在青砖黛瓦间感受徽派建筑美学。景区资深导游现场示范讲解技巧,在月沼边开展《导游实务》实景教学,让学生化身“文化传播者”,以南湖书院楹联、承志堂木雕为切入点,现场讲解徽商“贾而好儒”的精神内核。带队老师从叙事逻辑、游客互动等维度实时点评 在屯溪老街“三百砚斋”“同德仁药号”等老字号店铺,学生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,分析徽墨、歙砚等产品的IP化路径。师生通过知行合一,多维赋能解码文旅融合

  

实践第二天,团队赴西溪南古村西溪南湿地则成为“生态旅游设计”实战赛场——学生分组考察枫杨林、网红木桥等资源,围绕“自然研学”“微度假产品”等主题策划方案下午转场徽州古城,在斗山街古民居群中,学生结合《旅游文化》课程,调研古城修缮工艺与业态分布,探讨“商业化开发”与“原真性保护”的共生策略。

实践结束后,带队教师从“知识应用能力”“团队协作水平”等维度对学生表现进行量化评估;同时聚焦行业需求,针对方案创新性、实操性提出建议。此外,学生通过短视频、调研报告等形式展示成果,多维度呈现实践收获。

此次皖南之行,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立体化实践,更是一堂生动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学生在触摸徽州文脉、对话行业前沿中厚植文化自信,锤炼职业本领,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使命担当。(文/周三   图/赵英子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初审:黄明  预审:徐李莉  审核:刘红